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讓製造成本逐年上升,而台灣製造業同時面臨更嚴峻的「人力荒」。不論是工廠現場的操作員、檢驗員,或辦公室內的行政與財務人員,都出現「缺人、難留」的現象。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找不到人,更是要如何讓現有的人力發揮最大綜效,並讓產線與管理流程不中斷。這正是 AI 與自動化 被期待成為製造業轉型新契機的原因。
在許多企業眼中,「IoT 廠商」似乎是邁向智慧工廠的第一選擇:加裝感測器、連網設備、雲端回傳……看似能一次解決設備數據化問題。然而,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一道高牆——首先,合適的 IoT 廠商並不容易找到;即便找到,導入過程往往需大規模侵入式安裝,改造設備、佈線、調校,耗時長、成本高,讓許多業者卻步。更關鍵的是,多數 IoT 廠商提供的僅是硬體感測器或網路設備,軟體串接、流程整合仍得企業自理,導致最終需仰賴外部系統開發、API整合、程式施工。這些隱藏成本與複雜度,使得許多製造業主對「智慧工廠」心生遲疑。
IsCoolLab 的 Robotiive 以 AI 為大腦、攝影機為雙眼、RPA 腳本為手腳,打造可執行、可學習、可串聯的「虛擬作業團隊」。它不需撰寫程式、不需API、不改動原有設備即可導入,在封閉網路環境中仍能運作,可地端安裝、無需聯網,資安更有保障。無論是工廠內的設備操作、瑕疵檢測、巡檢與數據擷取,或是辦公室的 ERP 自動化流程,都能以虛擬員工的形式自動完成。透過 Robotiive,企業可打造一支 24/7 運作的「虛擬員工團隊」。
對執行單位而言,Robotiive 的導入不需等待數月整合、不需停機改造,不需擔心程式開發與API授權問題,可直接部署於既有工業電腦上,低門檻即可開始自動化。對決策者與企業主而言,導入 Robotiive 帶來的效益更具體:人力短缺緩解 60%,人力成本降低 25–35%,員工留任率提升 40%,導入時間縮短 80%。這些效益不僅節省成本,更讓企業以更靈活、更安全的方式,踏入智慧製造的新時代。
在缺工、關稅與成本三重壓力的時代,Robotiive 不只是工具,而是一支可持續進化的虛擬團隊,能協助製造業打造永不停歇的自動化能量,輕鬆跨越數位化的最後一哩路。